Hacker News 高赞评论 - 2025-10-19
1. blahgeek 在 “./watch” 中的新评论
从命令行界面获取灵感
我认为命令行界面的精髓在于紧凑、精确和极简的设计。在像 #~$ 这样的传统 shell 提示符中,每个字符都有其特定含义。仅仅将这些符号复制到表盘上,恰恰违背了命令行界面的精神。
作者: blahgeek | 发布于: 2025-10-18 12:42
2. conartist6 在《YouTube 的二次机会》中的新评论
因版权问题被停用账号的用户将无法使用此服务。
哇靠,这操作也太恶心了吧。
这种严重失衡的权力关系正是人们最害怕的——莫名其妙就丢了饭碗。现在他们居然还要保留这种机制,继续恐吓和摧毁子孙后代的生计。
我之前上传了奶奶葬礼的视频,结果五分钟后就被下架,还收到充满法律术语的威胁邮件,说我的频道要被永久封禁。就因为某家唱片公司拥有千年圣歌的录音版权,他们根本不在乎自己是在毫无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威胁普通人。
作者: conartist6 | 发布于: 2025-10-18 11:48
3. 用户 michael1999 在”Claude Skills 非常强大,可能比 MCP 更重要”中的新评论
我们内部也在做类似的事情。我们的单体仓库上下文文件实在太大了,所以构建了一个渐进式代码片段树,为不同任务按需加载。
让我惊讶的是,这类上下文文档与普通的开发者文档如此相似,但却真正实用且以任务为导向。以前创建这类文档的障碍究竟在哪里?
关于为何现在情况截然不同,我有三个理论:
1)反馈周期太长。如果你写了文档,可能永远不知道它们是否好用。就算得到反馈,也可能是几年后。而且修改文档后,进行A/B测试根本不现实。现在,你只需写个上下文markdown,让Claude执行任务,几分钟内就能迭代优化。
2)工具有助于构建文档。编写优质文档向来困难,特别是要花时间包含示例、链接等让文档真正有用的内容。这些工具大大降低了成本。
3)很多程序员比较自我。帮助他人的文档难以激发内在动力,但能让计算机仆从更好执行你意志的文档则充满吸引力。
还有其他理论吗?
作者: michael1999 | 发布于: 2025-10-17 22:54
4. PaulRobinson在”4Chan律师公开与Ofcom往来信件”中的新评论
不完全正确。
英国通信办公室在回复中明确表态:”《在线安全法案》明确授予Ofcom监管英国境内个人在线安全的法定权限[…]”
他们声明的是:根据英国法律,在英国运营并向英国用户提供服务的企业,必须遵守英国针对这些服务的相关规定。
作为美国企业,你可以选择无视这一点,但若贵司董事会成员踏上英国领土,后果将不堪设想。
美国自己也采取类似做法,美国律师都深谙此道。如果我在英国开设在线扑克和体育博彩网站(这类网站在英国完全合法),却承接全美各地的业务从而违反美国联邦法律,那么下次我去纽约购物时,很可能在机舱门口就会遭遇逮捕。辩称我的服务器和业务都位于英国,丝毫不会打动我次日早晨要面对的那位联邦法官。若声称美国禁止我这些活动的法律在英国根本不可能执行,这简直是在挑战司法权威。
《在线安全法案》确实在多方面荒诞不经,但正如谷歌在中国对天安门相关搜索进行特定处理,以及所有科技公司在中东地区都会配合当地监管要求一样,英国现在只是要求美国企业在英国司法管辖区内遵守某些规定。平心而论,某些方面的要求甚至相对没那么有害和过分。
英国是否应该这样做?或许不该。我认为这只会让VPN软件商赚得盆满钵满,而对英国公民——尤其是儿童——的安全保障微乎其微。
Ofcom是在主张对美国境内的管辖权吗?不,他们主张的是英国境内的管辖权。需要强调的是,《在线安全法案》作为他们所属政府制定的法律,要求他们必须这样做。若其不作为,政府反而是在违背自己颁布的法律。
今日才见识到,4chan律师的思维成熟度、专业素养以及法律批判性思维能力,简直与其客户网站上的发帖者如出一辙。
作者: PaulRobinson | 发布于: 2025-10-17 21:12
5. crazygringo 在《探索 PostgreSQL 18 的新 UUIDv7 支持》中的新评论
在面向外部应用或API中向终端用户暴露主键时,通常不建议使用UUIDv7来保障安全性。核心问题在于UUIDv7将其最高有效位设置为48位Unix时间戳,这意味着标识符本身会泄露记录的创建时间…专家建议仅将UUIDv7用于内部主键,同时对外暴露独立且完全随机的UUIDv4作为外部标识符。
这实际上完全抵消了UUIDv7带来的性能提升优势。因为任何来自用户的查询请求都需要先查找对应的UUIDv4,这意味着每新增一行数据都需要额外生成一个随机UUIDv4,并插入到第二个B树索引中——正好重现了UUIDv7声称要解决的性能问题。
换句话说,只有当数据行永远不需要通过用户提供的任何信息进行查询时,才能使用UUIDv7。或许在JOIN操作中的某些特定数据会符合这种情况…但这类场景更像是特例而非普遍规则,更何况你永远无法预知某个内部ID未来是否会被用作外部标识符。
作者: crazygringo | 发布于: 2025-10-17 21:03
6. branon 在“GOG 不得不聘请私家侦探追查知识产权持有人”中的新评论
我很喜欢GOG,但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GOG Galaxy客户端居然不支持Linux!很多注重游戏保存和可用性的玩家都在给Valve花钱,因为Steam的DRM大多不会造成困扰,而且对Linux的支持非常出色。
如果GOG的启动器能运行在Linux上并面向Linux用户,那么关注DRM-free可用性的PC游戏玩家这个目标市场细分会更大。在我看来这应该是天然重合的领域。
Valve在这个细分市场完全碾压了GOG,但这种情况本可以轻易改变。没错这个市场可能不大,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仍在持续增长,而且似乎很符合GOG的使命。
如果他们能提供一个具备必要工具的启动器,让我可以在自己的系统上下载和运行游戏,我绝对会开始在GOG上重新购买DRM-free版本的Steam游戏。
就目前情况来看,尽管GOG做了很多好事……但仅仅分发Windows安装程序来实现DRM-free是远远不够的。这相当于把DRM方案外包给了微软。如果软件不能在DRM-free的操作系统上运行,那这项工作只完成了一半。
与此同时,GOG的产品可悲地容易遭到盗版,(我认为)部分原因正是他们决定只针对传统上盗版最猖獗的操作系统打包游戏!:( 我希望通过为理念更契合的用户群体打包游戏,能够抵消这个问题。
作者: branon | 发布于: 2025-10-17 19:30
7. ctoth在”OpenAI未来12个月需要4000亿美元”中的新评论
他所谓”未来12个月需要4000亿美元”的说法,是把OpenAI当成了自建数据中心的业主。但实际情况是OpenAI以运营租赁方式获得算力——由甲骨文出资建设数据中心[1]。这就好比说租客需要500万美元现金,因为整栋楼的建造成本值这个价。
甲骨文合作模式:从2027/2028财年开始,OpenAI每年支付约300亿美元租赁费[2],随着产能释放分5年逐步增加。根本不是”12个月内需要4000亿美元”。
这些交易采用分阶段供应商融资模式:
- 英伟达按每千兆瓦里程碑”投资”100亿美元,通过芯片采购收回资金[3]
- AMD向OpenAI提供1.6亿股认股权(约10%股权),随芯片部署逐步行权[4]
- 正如某分析师指出:”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然后OpenAI转头就把钱还给英伟达”[3]
这是典型的循环供应商融资——供应商通过授信押注OpenAI增长。这种模式虽不寻常且存在脆弱性,但绝非”OpenAI需要4000亿美元现金却拿不出来”。
Zitron质问:”OpenAI有4000亿美元现金吗?”
真正该问的是:”到2028-2029年,OpenAI能否将收入从130亿美元增至600亿美元以上来覆盖租赁费用?”
第一个问题在现有合作框架下根本不成立,第二个才是各方真正的赌注所在。
其核心论点——“OpenAI根本负担不起这些交易所以是欺诈”——之所以错误,是因为他完全误解了交易结构。真正需要讨论的是实施时间表和收入增长预期,而非OpenAI当前是否需要数千亿现金。
本可以撰写深刻评论探讨供应商融资能否见效,但这篇文章显然未能切中要害。
[1] https://www.cnbc.com/2025/09/23/openai-first-data-center-in-…
[2] https://w.media/openai-to-rent-4-5-gw-of-data-center-power-f…
[3] https://www.cnbc.com/2025/09/22/nvidia-openai-data-center.ht…
[4] https://techcrunch.com/2025/10/06/amd-to-supply-6gw-of-compu…
作者: ctoth | 发布于: 2025-10-17 18:37
8. ekjhgkejhgk 在《Andrej Karpathy:解决智能体问题仍需十年》中的新评论
最近观看的里奇·萨顿访谈让我意识到,通用人工智能并非只是简单提升精度的问题。
采访者持有一种想当然的观点:要理解语言就必须建立世界模型。既然大语言模型能够理解语言,说明它们已经训练出了世界模型。萨顿当即否定了这个前提。他对此持怀疑态度或许是正确的。
作者: ekjhgkejhgk | 发布于: 2025-10-17 18:28
9. cosmicgadget 在《4Chan 律师公开与英国通信管理局往来信函》中的新评论
从这位律师的文章中可以看到:
英国律师艾弗·詹宁斯爵士曾用一句经典论述概括了这种权力的无限性:”如果议会立法规定在巴黎街头吸烟是违法行为,那么这就是违法行为”。每个英国法学院大一学生都会学到这句话。
初看这似乎是对他国主权的不尊重。但关键在于:
我们向英国阐明,《在线安全法案》在美国境内实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英国通信管理局不得不走个过场,去通知4chan说”你们不能在巴黎街头吸烟”——这完全符合该国保姆式立法的典型做派。
作者: cosmicgadget | 发布于: 2025-10-17 18:09
10. Imnimo 在”安德烈·卡帕西:解决智能体问题仍需十年”中的新评论
理解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的核心在于:这是一个”九的征途”。每个”九”都代表着固定量的工作,每个”九”的工作量都是相同的。当你看到演示版本能达到90%的成功率时,那只是第一个”九”。之后你还需要第二个”九”、第三个”九”、第四个”九”、第五个”九”。我在特斯拉工作的五年间,我们大概完成了两到三个”九”的迭代。具体数字记不清了,但确实是多个”九”的迭代过程,而前方还有更多”九”需要攻克。
我认为这是理解AI进展的重要视角。在固定基准测试中,能力提升往往呈现指数级增长,但实现下一个台阶的难度通常也呈指数级增加。因此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实际获得的是线性进步。
作者: Imnimo | 发布于: 2025-10-17 18:09
11. earlyriser在《通货膨胀调整后的说唱歌手50 Cent》中的新评论
可转换为五分钱乐队币、胖小子币、比索币、DJ欧元和日元。
作者: earlyriser | 发布于: 2025-10-17 17:40
12. lanewinfield 在《通货膨胀调整后的说唱歌手50 Cent》中的新评论
大家好,这个作品是我做的。感谢分享。
由于政府停摆,原定10月15日发布的2025年9月BLS通胀数据将推迟至10月24日公布[1],届时欢迎回来查看他是否突破109美分大关。
若后续运行稳定,网站将在每月15日自动更新数据。
[1] https://www.bls.gov/bls/092025-cpi-reschedule-notice.htm
作者: lanewinfield | 发布于: 2025-10-17 17:26
13. xp84 在”电动车贬值速度超过燃油车”中的新评论
这篇文章的副标题写道:”二手电动车价格暴跌可能阻碍全球交通电动化转型。”
但换个角度看:”现在80%掏不起5-9万美元买电动车的美国人也能轻松入手了!”
今年我花3.5万美元买了辆行驶1.6万英里的2022款豪华品牌电动车。这车全新时标价7.9万美元,是租赁到期流出的车辆,就算有人亏钱那也是银行亏的。我这辈子都不可能花8万美元买车,但现在却拥有了不错的电动车。
电池寿命真没那么可怕。就像行驶15万英里以上的汽车,正时皮带/链条、变速箱等维修同样可能贵得吓人。
我也有辆心爱的燃油车(电动车给通勤距离更远的配偶开),所以并非电动车原教旨主义者。但文章的前提就很荒谬。电动车普及有两大障碍:1. 直到最近只有富人才有理由购买 2. 没有私人车库群体的充电问题。
现在第一个障碍已不存在。这明明是好事。
作者: xp84 | 发布于: 2025-10-17 17:15
14. riazrizvi在”4Chan律师公开与Ofcom往来信函”中的新评论
这是公务员们又一次令人反感的瞎操心。如果英国想要重拾文化领导地位,就该把政策重点从监管民众的言行思想这种可怕趋势转向更有效地规范民众的实际行为。
作者: riazrizvi | 发布于: 2025-10-17 17:09
15. AdamJacobMuller在”Ask HN: 如何阻止AWS机器人每月发送20亿次请求?”中的新评论
我试过30X重定向(它确实会跟随)
对你不喜欢的公司托管的一些超大文件返回301响应。
当他们的AWS实例开始并行下载70000个Windows系统镜像时,他们可能会注意到。
虽然用Cloudflare很难实现,但你还可以设置流量管制。接受请求并发送响应,每次只传输一个字符(确保解除缓冲区和刷新操作),每个字符间隔30秒。
每秒700个请求,假设每个请求头/响应有10KB。你的服务器这么慢可真是遗憾呢。
作者: AdamJacobMuller | 发布于: 2025-10-17 16:38
16. bunderbunter在”电动汽车贬值速度超过燃油车”中的新评论
你可以直接买新车,价格相同甚至更低。
但是,正如文章所说,新电动车的售价大约是同款同型号两年车龄二手车的两倍。这和”价格相同或更低”的说法相差甚远。
作者: bunderbunder | 发布于: 2025-10-17 16:36
17. 用户 kemayo 在”电动车贬值速度快于燃油车”讨论中发布新评论
对于美国特斯拉车主来说,他们2023年购买的Model Y现价值比两年前购买时贬值了42%。
我认为特斯拉作为品牌近期受欢迎度下降存在特定原因,这与整个电动车品类无关。(原因就是埃隆·马斯克本人。)
不过就整个电动车品类而言,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电动车技术仍不够成熟。这就像90年代”台式电脑残值快速下跌”的情形——当时技术迭代速度太快,购买二手设备确实不是明智之举。
作者: kemayo | 发布于: 2025-10-17 16:21
18. nostrademons 在”电动汽车贬值速度超过燃油车”中的新评论
这里的因果关系可能正好相反。在技术快速进步、价格持续下跌的市场中,二手商品几乎找不到销路——当你能用一半价钱买到性能翻倍的新品时,为什么要去买四年前的旧货呢?这种现象在电脑、智能手机、电视和太阳能板领域都很常见(美国除外,因为关税人为抬高了价格)。人们几乎从不购买二手产品,因为这毫无意义:用相同甚至更低的价钱就能买到性能优越得多的新产品。
二手电动车残值低非但不会阻碍电动车的转型进程,反而可能正是电动车革命深入推进的体现——尤其是在全球电动车总销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
作者: nostrademons | 发布于: 2025-10-17 16:15
19. xena 在”Ask HN: 如何阻止每月发送20亿次请求的AWS机器人?”中的新评论
Anubis的主要作者在此。让CloudFlare返回HTTP 200响应而非非200状态码的拒绝响应,这样机器人就会停止持续攻击,直到它们收到200响应为止。
作者: xena | 发布于: 2025-10-17 16:12
20. 用户 chaps 在《你未核实事实,我唯有呐喊》中的新评论
我曾为新闻报道做过大量数据密集型的事实核查工作,也经历过别人对我数据密集型报道的核查。
有几点体会:
事实核查员的薪酬与工作强度严重不匹配。他们多为自由职业者,通常经济拮据。这种状况带来的压力至少可以说是令人困扰的。
编辑会在最后关头擅自改动内容却不通知署名记者。我曾因编辑添加了绝不会采用的表述,收到强势政府机构的诉讼威胁。最离谱的是有次我三次书面要求编辑不要添加某内容,他却在临发布前擅自加了进去。
做记者实在不容易。请支持你们当地的调查新闻编辑部。
作者: chaps | 发布于: 2025-10-17 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