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er_news_top_comments_2025-10-14

Hacker News 高赞评论 - 2025-10-14

1. 用户kswzzl在”软件更新致部分吉普4xe混动车上周末变砖”中的新评论

上周六更新后,我的4xe就直接在自家车道上瘫痪了。作为4xe车主,我想说明吉普/Stellantis的应对有多糟糕:

  • 截至周一东部时间早上8点,所有吉普相关社交媒体账号零官方通报,公司也未曾以任何形式承认问题(除非我漏掉了什么?)
  • 我最终是在Facebook的吉普群组里(居然要靠这个)才发现不止我遭遇更新后的异常故障
  • 唯一勉强算官方的消息来自某越野论坛的“JeepCares”账号(吉普运营)。我们全靠论坛截图获取信息,而该账号的建议自相矛盾:先是声称Uconnect更新与远程信息处理更新相互独立,又说车辆一旦接收更新就无法中止;后来却建议推迟Uconnect更新,暗示两者存在关联
  • 由于缺乏官方指引,车主们开始流传“在ACC模式下重启Uconnect能清除发动机故障灯”这类偏方。这或许能消掉故障灯,但根本问题依旧
  • 你无法确认是否收到了问题更新
  • 你也无法确认是否收到了修复补丁
  • 经销商完全搞不清状况
  • 即便此刻我打字时,你的吉普仍可能随时瘫痪(动力丧失,无法安全停靠应急车道)被扔在高速路上

作者: kswzzl | 发布于: 2025-10-13 16:34


2. jim201在”Android侧载限制是其最反消费者的举措”中的新评论

这个领域亟需反垄断行动。在我自己拥有的硬件上安装软件,竟然需要设备制造商的许可,这简直荒谬。除了生活在苹果和谷歌的生态系统里,我们别无选择。绝不能让这两家巨头继续如此掌控移动平台。

作者: jim201 | 发布于: 2025-10-13 16:34


3. HiPhish 在《安卓侧载限制是最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中的最新评论

我们不该再叫它”侧载”了,应该称之为自由安装软件。”侧载”这个词听起来像是见不得光的黑客行为,但实际上这不过是我们从始至终在电脑上都能做的普通操作。这些不是手机,而是手机形态的计算机——我们真金白银买来的计算机,理应在自己的设备上安装任何想要的软件。

作者: HiPhish | 发布于: 2025-10-13 16:27


4. itg 在“Android 侧载限制是其最反消费者的举措”中的新评论

当初我选择安卓而不是苹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能在应用商店之外自由安装任何软件——尽管身边大多数人都在用iPhone。如果连这点自由都没了,那我还不如直接换回苹果,至少能跟亲友顺畅地用iMessage和FaceTime。

作者: itg | 发布于: 2025-10-13 16:13


5. MountDoom在”智能手机与专注当下”话题中发表新评论

我一直觉得自己在电脑前花费了太多时间,但至少这些时间还算有意义,因为我有机会创造:写代码、写博客等等。

智能手机刚出现时,我就早早决定绝不让自己的网络足迹如影随形。我用一次性邮箱注册,关闭了几乎所有通知,只添加家人和现实中的朋友。近二十年来这个做法让我受益匪浅。我真正用手机的场景只有地图导航、拍照,以及每天2-5条消息。说实话,我从未遇到过让自己感叹”真希望现在就能查看邮件”的情况。

但过去五年间,应用厂商不断施压,试图剥夺我这种使用体验。现在每当朋友发来网页链接,总会弹出检测到移动设备的弹窗,强制要求安装应用。这些弹窗越来越难以关闭,如果我想查看链接内容,只能把网址发到邮箱再用电脑打开。

如果你就职的公司正在做这种事,那我祝你每天清晨都被床脚撞到脚趾。

作者: MountDoom | 发布于: 2025-10-13 15:44


6. 0x37 在”现代 Linux 工具”中的新评论

这些工具可能在客观上更优秀(我还没测试过),但我逐渐意识到(和许多人一样):如果你更换操作系统、配置虚拟机或通过SSH连接其他环境,坚持使用这些工具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苦战。我不想在每个新操作环境中都重新配置它们,也不愿在个人电脑上用这些工具,在其他地方却还得用传统工具。

掌握经典工具并熟练运用,你的工作生活会更轻松。

作者: 0x37 | 发布于: 2025-10-13 11:35


7. 用户 wolvesechoes 在《自由软件尚未成功》中的新评论

我实在无法理解,这个讨论串里居然有人说出”这要看你如何定义_胜利_”之类的话——自由软件的目标非常明确。它的目标就是自由,计算自由,软件用户的自由。很明显,在2025年的今天,即使用户在Thinkpad上运行某些自由Linux发行版,他们拥有的自由也比不上当年运行Win98的时候,因为现在影响自由的因素已经超出了PC软件生态圈(手机、SaaS服务等),就连PC领域内部的情况也常常不尽如人意。

自由软件正在节节败退,事实就是如此。即便是Kubernetes这样的技术,其初衷也从来不是为企业提供免费劳动力和免费软件基础设施。

作者: wolvesechoes | 发布于: 2025-10-13 07:50


8. azianmike 在 “Ask HN: 你在做什么?(2025年10月)” 中的新评论

几个月前,我看到@awilkinson发了条推文:”刚发现我们在DocuSign上花了多少钱,我惊得下巴都掉了。有什么更好的替代方案吗?”

天真的我当时心想:”做个免费的电子签名工具能有多难?”

结果还真不难。

我花了大概一个周末,就做出了符合UETA和ESIGN标准的工具。完全免费,成本不到50美元。无限次免费电子签名。https://useinkless.com/

作者: azianmike | 发布于: 2025-10-13 03:51


9. matheusmoreira 在《自由软件尚未成功》中的新评论

“胜利”不一定意味着要掌控每一个晶体管

但事实就是如此。

企业现在正在推广远程认证技术。他们能检测我们是否”篡改”了自己的设备,并因此对我们进行歧视。安装了开源软件?所有服务都将拒绝接入。甚至连自己的银行账户都无法登录。

我们正在被边缘化,沦为二等公民。根本没有选择——要么接受企业控制的计算机,要么一无所有。如果连自由软件都无法运行,它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 matheusmoreira | 发布于: 2025-10-12 23:10


10. xwowsersx 在《自由软件尚未成功》中的新评论

我认为这篇文章夸大了自由软件的”失败”。确实,闭源固件和硬件锁定是现实存在的缺口……但这并不能抹杀开源软件已彻底重塑现代技术栈的事实。从Linux和K8s到Postgres和Python,它们构成了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胜利”未必意味着掌控每个晶体管,而在于确立行业规范并支撑起大多数应用构建。

我注意到这种非黑即白的绝对化论调在深度参与FOSS的人群中相当常见……有时我觉得这种思维模式或许是推动运动前进的必要因素,但它也让人忽视了开源软件已经对现实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作者: xwowsersx | 发布于: 2025-10-12 22:19


11. cjflog在”Ask HN: 你在做什么?(2025年10月)”中的新评论

目前这是一个单人副业项目:https://laboratory.love

去年,PlasticList在86%的受检食品中发现了塑料化学品——包括他们检测的所有婴儿食品。几乎在同一时期,欧盟将BPA”安全”限值下调了2万倍,而美国FDA仍允许的BPA含量比欧洲新标准高出约100倍。

这个问题看似可以解决。

Laboratory.love让您能众筹检测您实际购买的具体产品的独立实验室检验。就像是《消费者报告》与Kickstarter的结合体,但专注于检测您酸奶、孩子零食或任何您关心的产品中的内分泌干扰物。

找到某个产品(或提议检测新品),为其检测基金出资,检测完成后即可获得完整实验室报告。如果某产品365天内未达成众筹目标,款项将自动退还。所有结果均公开披露。

我们采用与PlasticList.org相同的ISO 17025认证方法,每个产品检测三个独立生产批次,检测精度达十亿分之一。整个检测规程完全公开。

自上个月”你在做什么项目?”帖子发布以来:

  • 又有4款产品完成众筹(累计达10款!)
  • 相当于30个独立样本(我们对不同批次进行三重检测)和60组化学检测(每个样本分别检测BPA/BPS/BPF和邻苯二甲酸酯)
  • 已发布6份检测结果,4份进行中

目标很简单:让供应链足够透明,使更清洁的供应链胜出。当消费者掌握真实数据时,市场就会转变。

浏览已众筹的检测、提议新产品,或保持关注:https://laboratory.love

作者: cjflog | 发布于: 2025-10-12 21:33


12. delichon 在”对玩具有极端动机的宠物狗表现出成瘾性行为特征”中的新评论

或许并不意外——工作犬在样本中占比过高,其中许多已知经过人工选育,具有高度的玩具或捕猎驱动力。

这正是我从我家金毛身上感受到的状态。追逐网球对她而言不只是游戏,更是生命的意义,是她对族群的贡献。实际进食的优先级确实高于追球,但除此之外几乎别无他物。当初收养她时,我以为”巡回”这个属性是可选项,结果发现竟是强制性的——就像我被迫必须扔那个该死的球。

作者: delichon | 发布于: 2025-10-12 16:52


13. Podrod 在“不,我不想用 OneDrive 开启 Windows 备份”中的新评论

几年前我也用过Windows备份配合OneDrive,但实在让人火大,特别是对”我的文档”的处理方式。

有一次我发现好几GB的截图被自动保存到”我的图片”文件夹,原来是微软在截屏工具里偷偷加了个设置。这些文件当然也被自动上传到云端。最气人的是,关闭这个选项后它有时还会自己重新启用。

游戏开发商往”我的文档”乱塞文件也很精彩。育碧尤其过分,玩完游戏总会发现一堆缓存文件被扔进文档库还自动上传。存档和配置文件放文档库已经够烦人了,连缓存文件都往里塞简直是在挑衅。

Windows备份还经常在不同设备间把我的桌面布局搞得一团糟,这也特别”有趣”。

虽然我关闭了大部分烦人功能,但偶尔还是会中招。直到一两年前,我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90%的时间改用Linux,最初是Mint系统现在换成了Fedora,剩下10%的需求才不情不愿地启动Windows。

作者: Podrod | 发布于: 2025-10-12 16:22


14. EvanAnderson在”吉普推送软件更新导致所有2024款牧马人4xe车型变砖”中的新评论

这简直令人毛骨悚然(摘自某吉普论坛讨论2024款4xe混动车型在OTA更新后失去动力的案例):

在我开车回家途中,车辆突然完全失去加速能力,仪表盘上的档位指示灯开始闪烁,动力模式显示消失,系统提示”请挂入P档并同时踩刹车+按启动键”,发动机故障灯和红色扳手警示灯同时亮起。转向助力和刹车功能大概维持了30秒后也彻底失效。当我按照提示操作后车辆重新启动,短暂恢复了正常行驶,但在剩下1.5英里(约2.4公里)的回程中,这个故障又重复发生了两次。

试想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高速公路上,完全可能造成致命事故。

作者: EvanAnderson | 发布于: 2025-10-12 14:57


15. 用户renehz在”Ask HN:你认为哪些被遗弃/终止的项目过早夭折?为什么?”中发布新评论

Plan 9 操作系统。

这是我们最接近 Unix 继承者的系统,它将”万物皆文件”的理念提升到了全新高度,允许通过网络轻松共享这些文件来构建分布式系统。在 Plan9 上访问任何远程资源都简单可靠,而在其他系统上,我们不得不为每个特定用例安装互操作性差的专用软件。

Plan9 还具备诸多创新的用户界面功能,比如鼠标和弦编辑文本、嵌套窗口管理器、能在全系统范围内对已知文本模式运行用户可配置命令的 Plumber 工具等。

其分布式特性本应完美契合当今移动设备、桌面设备、云端和物联网设备互联的世界。然而我们却被那些从未为此设计的操作系统所束缚。

目前仍有 9front 等活跃的 Plan9 分支版本,但贝尔实验室的原始版本已经消亡。其消亡原因可能包括:

  • 法律障碍(Plan9 许可证、无意义的诉讼等)导致行业主流厂商未能采纳
  • 在个人计算机普及的时代,Plan9 作为分布式系统的定位与时代脱节,而通过终端访问中央计算机的模式也已过时(虽然后者通过云计算改头换面重新出现)
  • 糟糕的市场定位和仅作为研究系统的形象,使其错失了互联网泡沫的发展机遇
  • AT&T 失去了原本源源不断的电话业务收入。贝尔实验室在随后数年多次被转手,许多 Unix/Plan9 核心成员流向谷歌等其他企业。

作者: renehsz | 发布于: 2025-10-12 11:44


16. klustregrif 在《为何耗时四年才制定锁文件规范》中发表新评论

总体而言,UV似乎是Python打包生态二十年来最重大的进步——它绕过了关于PEP的无休止低效讨论,直接构建出既高效又实用的解决方案。当然,是用Rust实现的。

作者: klustregrif | 发布于: 2025-10-12 11:41


17. 用户 jwr 在《Anthropic 提示工程教程(2024)》中发布新评论

我觉得在这种语境下使用”工程”这个词特别让人恼火。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工程”可言。工程应该是运用知识、物理定律和多年积累的经验规则,来可靠地设计和建造事物。而现在的做法不过是在墙上乱扔东西,看什么能粘住罢了。

作者: jwr | 发布于: 2025-10-12 09:10


18. zaptheimpaler 在”Ask HN:你认为哪些被遗弃/终止的项目过早夭折及其原因?”中的新评论

Adobe Flash / Shockwave。几十年过去了,我至今没见到任何工具能像Flash那样轻松地制作游戏或多媒体内容。这让我最近再次意识到(政治领域也有许多类似例子)——人类在任何领域的发展都不是必然线性向前的,甚至不是”进二退一”。有些事物终将被时间湮没——或许百年后重现天日,或许永不复现。

作者: zaptheimpaler | 发布于: 2025-10-12 08:20


19. Animats 在 “Ask HN: 你认为哪些被遗弃/终止的项目过早夭折?为什么?” 中的新评论

  • Photon,QNX的图形界面。更偏向实时应用(控件包含仪表盘),但足以支持两种不同的网页浏览器,毫无延迟。这是个真正的实时操作系统。

  • MacOS 8。不是指Linux版本,而是Copeland系统。这是经典MacOS的现代化版本,延续了无命令行界面的传统。没有命令行迫使所有人必须规范软件安装与配置流程,本可能更顺畅地过渡到移动端。该版本曾实际分发给开发者,但为掩盖苹果收购Next并迎回乔布斯的真相而被雪藏。

  • 事务处理操作系统。鼻祖是IBM的客户信息控制系统。这类系统中所有程序都像CGI脚本——加载程序、执行操作、退出程序。而Unix和Linux本质上是面向终端的分时系统。

  • IBM微通道架构。早期小型机和微型机设计师构想的是”总线”——外设可直接与内存通信,且在CPU眼中外设如同内存。但大型机采用”通道”架构,即连接外设与CPU的简易处理器。通道能运行简易程序并管理设备内存访问。IBM试图在PS/2中引入该设计,却因采用封闭标准导致市场失败。如今所有设备都有类似通道的组件,但未能形成简化操作系统的统一接口概念。

  • 真正实现完整虚拟化的CPU。即虚拟执行环境与实体环境完全一致。IBM在VM系统中做到了这点,成功关键在于通道架构对实体机和虚拟机都是完美抽象。而通过向设备寄存器写入数据来触发操作的方式存在缺陷。x86架构在”实体机”层之下叠加了多个补丁式设计层。

  • 摩托罗拉680x0系列。本应成为微型计算机时代的基石,但内存管理单元的研发严重滞后。首款68000芯片于1978年问世,此后摩托罗拉便失去了技术领先地位。

  • Modula语言。Modula-2和3都是相当优秀的编程语言,但Oberon遭遇滑铁卢。DEC公司曾大力推广Modula,最终随着DEC的没落而式微。

  • XHTML标准。你读过HTML5的解析规则吗?其中甚至正式规定了错误代码的语义处理。浏览器就该在首个语法错误时停止解析,显示报错信息,然后用Times Roman字体渲染剩余内容。规规矩矩闭合标签能要了程序员的命吗?

  • Word Lens应用。透过手机镜头看世界,设备端即可实时翻译文字,无需网络连接。这款独立应用被谷歌收购后雪藏,转而力推需要联网的谷歌翻译服务。

作者: Animats | 发布于: 2025-10-12 07:24


20. kouteiheika在”谷歌封堵允许Pixel用户随处启用VoLTE的Android漏洞”中的新评论

就像允许在自己电脑上安装程序被称为”越狱”一样。

作者: kouteiheika | 发布于: 2025-10-12 04:09